7月13-14日,記者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舉辦的全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現場會上了解到,當前,我國草原畜牧業的發展優勢和潛力正在逐步顯現,草原生態和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為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和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興安盟以及15個項目縣(旗、師)的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內蒙古、新疆、四川、青海以及內蒙古扎賚特旗、四川紅原縣、寧夏鹽池縣、甘肅肅南縣、新疆昭蘇縣等項目建設工作相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草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加快推進草原基礎設施建設,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轉變,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但草畜矛盾依然突出。2021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三部門聯合印發《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工作方案(2022—2025年)》,部署啟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工作,在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牧區半牧區的15個縣(旗、師)啟動實施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工作,每年拿出6億元開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建設。今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專門增加了“草原畜牧業”一章,明確提出:國家支持牧區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鼓勵推行舍飼半舍飼圈養、季節性放牧、劃區輪牧等飼養方式,合理配置畜群,保持草畜平衡。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畜牧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推動農牧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抓好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有機品牌打造?!眹野l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邱天朝在現場會上說,近年來,新型畜牧業生產經營模式加快發展,目前全國畜禽養殖規?;食^70%,鼓勵牧民向聯合經營和多種經營方式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機遇難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近兩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作出部署?!鞭r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辛國昌在現場會上告訴記者,15個項目縣(旗、師)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取得了預期成效。一是優質飼草供應保障能力有所提升。紅原縣實施臥圈種草8000畝,項目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6.4%,優質飼草產量提升近10倍。二是設施裝備條件逐步改善。新疆兵團第九師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在飼草收獲、牲畜飼喂和除糞清污環節實行機械化,畜牧養殖機械化水平達到了80%。三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扎賚特旗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培育多羔羊新品種,以良種促增收,取得了可喜成績。四是三產融合富民惠民見實效。肅南縣實施品牌戰略助力產業發展,通過網紅平臺“共享牧場”云端銷售肅南羔羊。2022年,銷售額達450萬元,農牧戶每只羊可多收入120元。
記者從現場會上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項目建設,各地在飼草料供給、品種改良、生產方式轉變、加工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副司長時以群在會上表示,該項目政策支持力度大、試點效果和帶動效應明顯。在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重要機遇中,通過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提高草原畜牧業規?;?、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可以說正逢其時。肅南縣采取“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借牧”方式,實現“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扎賚特旗填補了肉羊優良品種的空白;布爾津縣以每10戶牧戶選出1名代表作為職業代牧人,968名職業代牧人持證上崗,解放近2000余名牧民實現多渠道增收,帶動人均增收3000元;紅原縣探索了人-草-畜智聯一體的“紅原草地畜牧業數字化監管”模式,創新構建了人、草、畜三維一體的矢量主題數據庫,實現了全縣756.9萬畝草原資源、47.2萬頭牦牛數字化管理和草畜平衡智能化監管;“鹽池灘羊”、昭蘇縣“天馬國際旅游節”等品牌建設促進了三產融合發展。
“扎賚特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恒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突出發展肉牛、肉羊、飼草三大產業,實施草原保護修復、育種平臺、飼草基地、標準化養殖牧場、深加工冷鏈物流、草原畜牧業服務體系、草原畜牧業數字化平臺七項工程,推行小規模、大群體‘戶繁戶育’家庭規模標準化生產和‘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促進聯農帶農?!痹l特旗副書記、旗長麒麟說。
邱天朝指出,我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尚處于起步階段,一是產業化經營發展緩慢;二是科技支撐不足;三是飼草料保障不足。他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加強草原生態修復、推動實現草畜平衡、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對癥下藥,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確保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效果。
邱天朝強調,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良性循環和草原畜牧業現代化。主要方向是大力推行暖季草原適度放牧和冷季舍飼半舍飼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實現草原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以天然草原保護和修復、高產穩產優質飼草基地、現代化草原生態牧場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優良種畜和飼草種子基地、防災減災飼草儲運體系為主要內容的項目建設,是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樹立系統思維,從良種繁育、種畜供應、集中育肥、飼料供應、疫病防控、產品加工、市場銷售等一體化全產業鏈環節出發,加快補齊產供儲加銷全產業鏈環節短板。二是加快科技創新和支撐,充分挖掘肉牛、奶牛、肉羊以及飼草等優良種質資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本地的優良新品種。完善養殖機械化配套設施,提高養殖現代化水平。三是要加強資金統籌安排,各地要安排各方面支持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持畜牧業發展的資金渠道。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加大投入,特別是在現代化草原生態牧場、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等方面,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鼓勵市場化發展。
會議期間,參會代表現場觀摩了扎賚特旗烏恩扎拉嘎嘎查蒙特牛繁育中心、烏都岱嘎查肉牛集中繁育育肥基地、內蒙古天牧臻肉業有限公司、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扎賚特旗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核心區 2 萬頭優質肉牛生態項目、扎賚特旗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核心示范區羊草種植項目等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點。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焦宏 見習記者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