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農業農村部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行業企業勇于作為,帶動中小農戶復工復產,畜牧業產銷秩序逐步恢復正?!,F將江西、江蘇、吉林、遼寧、四川、重慶等地具體恢復生豬生產情況介紹如下:
江西省
一、生豬產能恢復態勢良好
一是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從去年9月以來,生豬產能止跌回升,保持連續8個月環比增長的良好勢頭。4月份存欄環比增長13%,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7.4%。
二是生豬外調逐步回暖。盡管生豬出欄受去年產能下降影響,但江西省仍然保持較大的生豬凈調出,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省疫情應急指揮部和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先后下發緊急通知,著力解決畜禽調運、復工復產等問題,生豬外調形勢明顯好轉。4月份生豬外調環比增長17.9%。
三是生豬價格持續回落。今年以來,除春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產銷不暢影響出現了短期內上漲外,生豬價格總體運行平穩,全省未出現大幅上漲和豬肉市場斷檔脫銷現象。隨著產能逐步恢復和生豬調運暢通,生豬價格逐步回落,已連續回落10周,當前活豬價比節后價格高點分別回落了18.7%、20.9%。
二、全力推進生豬生產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
一是層層壓緊壓實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恢復生豬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務,納入省政府重點專項調度工作,定期會商研究,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4月18日,召開了全省農業生產視頻調度會,對生豬生產進行重點調度,11個設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作表態發言,會議明確要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推動、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具體抓,把生豬生產作為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首要任務和政治責任。
二是推動政策進一步落實。打好養殖用地、財政激勵、金融支持等政策組合拳,在財政方面,累計安排引種補貼等財政資金4.72億元,落實生豬引種任務8.4萬頭。在用地方面,允許養殖用地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實行劃補,鼓勵發展林下養殖,優先保障生豬規模養殖使用林地定額。如吉安市將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列入省級重點項目,解決林地定額6000畝;省林業局幫助正邦集團解決林地定額1200畝。今年以來,新增生豬養殖用地3.1萬畝。在環保方面,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調減禁養區3195個,調減禁養面積9283平方公里。積極推行環評備案制承諾制,簡化審批手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快養殖場項目建設進程。在保險方面,落實生豬保險保費提高政策,吉安市還創新推出政策性保障疊加商業保險,進一步提高生豬養殖保障力度。在金融方面,加強與省銀保監局溝通,引導銀行業機構與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對接貸款融資需求,今年以來新發放生豬養殖貸款81.29億元,同比增長74.8%,截至4月末,生豬貸款余額148.41億元。探索了抵押擔保模式,創新推出東鄉區“潔養貸”、吉安市“保單貸”和江西銀行“正邦貸”“雙胞胎貸”供應鏈貸款等養殖信貸產品,切實解決養殖場抗風險能力弱、融資難問題。在調運方面,今年規劃設立了畜禽運輸入境指定通道,規范畜禽入境管理,落實了種豬、仔豬及冷鮮豬肉“綠色通道”政策。
三是推進生豬養殖項目建設。堅持抓大型養殖場建設與帶動中小養殖場發展同步推進,省、市、縣分級建立新建改擴建項目對接聯系服務機制。今年以來全省新建、改擴建項目1171家,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4個,已建成429家,新增產能240多萬頭。強化龍頭企業引領,通過公司加農戶方式,幫助4300家中小養殖場補欄復養。
四是強化生產調度和督查考核。建立了生豬生產發展責任制考核機制,將生豬生產列入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將國家下達江西省的目標任務按季度分解到市、到縣(區),建立了“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制度。對一季度產能恢復進度相對較慢的5個設區市、16個生豬大縣人民政府,進行通報,下發預警函,督促各地加快恢復進度。強化督促指導,建立定點聯系服務機制,從農業農村廳派出22名處級干部對接22個生豬調出大縣,督促指導生豬恢復生產工作,協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五是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廣泛開展“大清洗、大消毒”,消毒各類場所20余萬個(次)。組織開展春季集中免疫行動,提前10天完成了集中強制免疫目標。加強疫情監測排查,強化檢疫監督。組織開展生豬違規調運專項整治行動,設立了329個高速公路出口臨時檢查點,印制2萬份“十個不得”宣傳告示,公布省、市、縣三級舉報電話,查處違規違法調運案件36起,切實做好外堵內防。監測顯示,今年以來江西省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形勢平穩。
六是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抓早抓好,疫情期間,1月31日農業農村廳聯合交通運輸、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下發了維護“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2月9日省疫情應急指揮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力確保畜禽產品及飼料、動物防疫等物資運輸暢通,督促畜牧業上下游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于3月初全省生豬屠宰、飼料加工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江蘇省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綜合考慮資源稟賦條件、生態環保要求、市場供給保障等因素,提出到2022年,全省豬肉自給率達到70%,其中,蘇南地區達到30%、蘇中地區達到80%、蘇北地區達到115%的目標任務。為推動任務落實,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將任務逐級細化分解,大部分縣已落實到場、到戶。通過政策再加碼,措施再發力,江蘇省生豬存欄數、能繁母豬存欄數連續6個月回升。一季度末,江蘇省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18.1%;生豬存欄環比增長7.7%。一季度出欄生豬環比增長5.4%。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抓政策推動。江蘇省委將生豬恢復目標任務列入江蘇省高質量發展考核。出臺促進恢復生豬生產9條政策措施,財政安排資金近10億元,對新增出欄1萬頭的規模豬場獎補100萬元,對新增種豬給予每頭700元獎補,對5000頭以上豬場的貸款貼息在原有政策基礎上省財政再給予1%的貼息。強化用地保障,今年萬頭以上規模豬場已落實用地3.97萬畝。規范調整禁養區,調減面積1.36萬平方公里,較調整前減少13.25個百分點。
二是抓行政促動。具體為實施“五個一”。一場一封信,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同志給499家萬頭豬場負責人寫了一封信,激勵企業充分發揮生豬生產的主力軍作用,用好用足扶持政策,加速生豬產能轉化。一月一調度,省政府分管領導或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同志每月召開一次視頻調度會議,推動各地目標任務早落實、早見效。一月一督查,在建立各級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的恢復生豬生產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省里又建立了廳級干部帶隊的常態化督導機制,江蘇省農業農村廳14個廳級干部帶隊分片督導生豬恢復生產與非洲豬瘟防控,每月開展調研督導。高規格常態化督導機制更有力度地壓緊壓實各級責任。一月一通報,對照重點工作和目標任務推進情況,實行每月調度,結果專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通報各設區市黨委和政府,對進展緩慢的地區實行約談。一場一掛鉤,實行領導干部掛鉤服務規模養殖企業制度,省政府分管領導帶頭包掛萬頭豬場,省、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同志和業務骨干分片包干、逐一到場對接幫扶,江蘇省5000頭以上豬場全部落實了掛鉤責任人。
三是抓項目拉動。今年以來,牧原、正邦、溫氏、新希望、立華等生豬企業,陸續在江蘇省簽約萬頭以上生豬項目。江蘇省政策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生豬恢復生產總投資達207億元,涉及萬頭以上規模豬場173個,現已陸續開工建設,建成后可新增產能1000萬頭。